道家是中国人的根柢,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弘扬道家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本文所说的道家人物,是指运用太极、阴阳辩证思维的人,是为了与儒家孔孟之道作区别,不是严格界定。
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奇才多是道家人物
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懋功、李靖,宋朝的苗光义,再到明朝的刘伯温,以及诸葛亮、范蠡等都是道家人物。这些人物基本上都是杰出的军事家或政治家。
法家是道家的一个分支,独立成派,主要运用于政治领域、国家层面。法家代表人物,如管仲、李悝、吴起、商鞅、秦始皇等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或军事家。
毛泽东思想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毛泽东思想的源头是中华文化和中国革命实践,也可以说毛泽东是法家人物,更可以说是道家人物。
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鬼谷子所创立的纵横学,讲述阴阳捭阖之道,更是培养了像苏秦、张仪、孙膑、庞绢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更是“一人怒而天下惧,一人熄而诸侯安,三寸之舌可抵百万雄师”。
在阴阳思想指导下,了解战争的规律,中国的军事家层出不穷。《孙子兵法》更是集大成者。明朝杰出将领戚继光说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来源于易经,易道同源。
这些政治、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共同的特点是以阴阳思想为指导,而且大都是战争频繁或开国之初涌现出来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证明,这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为什么旷世奇才多是道家人物?
也许有人说,和平年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当然是无法显现出来,即使表现出来了也无人知道。表面上看是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和平是短暂的,农民起义和外族侵略几乎每朝每代都有,从不间断。但从历史文献看,所谓和平年代,杰出的政治家很少,反而大都是奸相,如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高俅、秦桧、贾似道,明朝的严嵩等。也就是说和平年代奸相辈出,而战争年代,杰出的政治家辈出。这难道也是历史周期率?
二千多年的中国正统文明历史,儒家孔孟之道占据主导思想地位,基本上与阴阳辩证思维没关系,但一到战争年代、王朝末期、新王朝开国之初,战争频繁,人们首先想到的要多了解兵法,以阴阳辩证思想指导的孙子兵法肯定是首选。再说中国的阴阳辩证思想已融入到汉字和词汇中,如利害、吉凶、祸福、好歹、进退、否极泰来、一分为二等,稍一激发,中国人的阴阳辩证思维就能涌现、迸发出来,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便大量涌现。乱世能臣层出不穷,甚至不太识字的人照样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从奴隶到将军不断重演。
为何拥有阴阳辩证思维能力的道家人物,容易产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旷世奇才呢?因为阴阳是从自然规律中经过千万年总结出来的,拥有阴阳辩证思维能力的人掌握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能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进程,具有战略眼光,能背负青天朝下看,能预知未来,未雨绸缪。
为何统治者尊崇儒家孔孟之道,而道家人物却隐居山林?因为儒家的仁义纲常思想容易被统治者利用,可以极大地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受到统治者不遗余力的支持。而道家阴阳学说领域出来的人都是擅长掌握各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人,这其中就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这两种人正是统治者最害怕、最防范的两类人!所以阴阳领域的人都比较隐秘,但都是各种各样的旷世奇才。
当今时代,如何才能成为道家式旷世奇才?
当然中国人都希望在和平年代也能涌现出大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总不能又要等到朝代更替、战争频发吧?如何在和平年代使阴阳五行思维方式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呢?
一、由于中华文明的阴阳辩证思维方式已经融入到汉字、古典诗词和中华文化中,“百姓日用而不知”,自然掌握古典诗词和中华文化肯定是基础。
二、每个人都要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军事不能陌生,《鬼谷子》、《孙子兵法》、毛泽东思想、《三国演义》等是首选。
三、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主要是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这并不是为了成为医生。大医治国,不为良医、便为良相。治病和治国思维方式是一样的,最好能结合中西方的对比,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可参看《思考中医》和吕嘉戈著《挽救中医》。
四、以上三点是基础,在这基础之上才可能理解《道德经》等道家著作。
五、理解了《道德经》,才有可能真正破解《易经》。
夫五运阴阳之道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大意:阴阳五行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万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源泉动力,是关乎人之生死存亡的重要准则,能不知道吗?
中华文化的根柢全在道家,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得益于道家,道家承载着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如四大发明、中医、武术、酿造技术、物理学和化学(道家的炼丹术)等,可以说都是道家人物或精通阴阳辩证思维的人所创造的,如果中华民族将道家作为主流文化,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主流、世界的领导者!
作者:编辑部(微信/QQ:863162881,微信公众号:zrysbg)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biguwh.com/zawen/2778.html
版权属于:青城山自然辟谷养生网
版权所有,转载时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