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辟谷养生培训班时间安排:
具体时间:每月1-5日 · 10-12日(报名中)
授课教师:刘昕明老师
友情提示:限额40名,先报先得!
请点击这里查看报名方式

热情推荐

最新文章

分类目录

tags列表

网站首页 > 修心养性 > 当前所处位置

格物致知是传统文化与知识论的重要概念

作者:编辑部 - 日期:2013-07-24 - 文章分类:修心养性 - - 浏览次数:

分享按钮

“格物致知”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一段话,是儒家学派为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阶段性行为目标。这一程序性行为纲领的起始就是格物致知。由此可见格物致知在儒家学说中的确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格物致知”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格”、“物”在古代用法均很广泛,这一段话,在孔子时代大概并不难解,孔氏本人未做解释,孔门弟子对格物致知含义亦未阐发,这导致后人在理解格物致知含义时出现很多歧义,每个人都想依据自己的哲学倾向对之做出合乎己意的解释,这就使得在此问题上,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局面。

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儒家经典文本中的生存智慧可以疏解当代人的生命困惑,儒家经典文本中的信仰理论是可以帮助当代人建构人生信仰的理性航标,儒家格物致知的实践精神可以帮助当代人重塑经验理性的认识之维。

因为“格物致知”有如此的地位,所以由古至今,对这个问题讨论不己。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解释,有说“格物致知”就是“格心”,近代佛教有些大德也持此说;有说“格物致知”是客观唯心主义,方法上是唯物,本体上是唯心;当然也有说,格物致知是唯物主义观点。总之,脱离不了传统文化与知识论的重要概念。

三明辟谷微信二维码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

分享智慧,功德无量

自然辟谷养生智慧分享平台

作者:编辑部(微信/QQ:863162881,微信公众号:zrysbg)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biguwh.com/?p=1090

版权属于:青城山自然辟谷养生网

版权所有,转载时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
»

发表评论